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同心战疫 共克时艰】抗疫一线的“张尕爸”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考虑到“张尕爸”年龄大了,村里本打算给他安排一些较为轻松的工作,可他说啥都不答应。“上次疫情防控全员做核酸就是我干的消杀工作,我比较有经验,你们谁都不要和我争了,

考虑到“张尕爸”年龄大了,村里本打算给他安排一些较为轻松的工作,可他说啥都不答应。“上次疫情防控全员做核酸就是我干的消杀工作,我比较有经验,你们谁都不要和我争了,我一定能干好这项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党支部第一时间布置疫情防控服务点,全体党员勠力同心,携手上阵。同时,根据市镇两级政府关于做好防疫任务的实际需求,向全体村民发出了召集志愿者的倡议书。”驻村第一书记马云说。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击战中,张得财作为一名脱贫户、一名普通的志愿者,舍小家顾大家,默默地坚守在抗疫一线。而与此同时,还有更多的“张得财”,他们一样默默地奋战在防疫一线,用务实的行动、无私的奉献,表达着赢得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张尕爸,休息一下吧,隔着防护服我都能看见你额头和脸上的汗水。”看着满脸汗珠却依旧背着喷雾器在进行消杀的老汉,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民康村党支部组织委员包海花关切地对他喊到。“好的,这一轮消杀完了就缓一会。”张尕爸回应着。

就在张得财忙里忙外的同时,他的老伴因高血压和哮喘病已经住院近一周,每天都是儿子利用空闲时间给老人做饭送饭。而他自己也是身患肝炎多年,原本不能干重活累活。

每当大家问他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感受时,他总是笑着说:“防疫工作虽然苦点儿、累点儿,但是能为大家服务,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真的感到很高兴。没有共产党的好政策,没有村委会的关心帮助,哪里有我们这些贫困户今天的幸福生活啊!现在,我的孩子上大学有雨露计划的扶持,家里困难有临时救助,老伴看病也都能全部报销。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我干光伏公益保洁和水管员工作,每个月还有近3000元的收入,所以,我很开心能有机会在抗疫一线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每天的消杀任务完成后,‘张尕爸'还主动帮助防疫人员搬运桌椅,收伞抬凳,直到疫情监测点打扫得干干净净,才最后一个回家进行自我隔离。”马云说。

倡议发出后,短短一天,全村就有近200余名年轻村民踊跃报名。张得财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带着已上大学的儿子来到村委会主动请缨,提出让儿子在疫情劝返点值守夜班,自己则在核酸检测点干“消杀”这个最苦最累的活儿。

我们坚信,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疫情终将消融,胜利终将到来!(马振东 格 组)

于是,接下来的连续数天里,张得财每天背着近20公斤的“背式喷壶”,在民康村核酸检测点进行喷雾消杀,累计服务近1.3万人,消杀面积超余平方米。穿上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后,他每天近10个小时喝不上水、吃不了饭、上不了厕所,每次消杀完都满身大汗,头发和衣服全部湿透。

包海花口中的张尕爸是村里的脱贫户张得财,今年60岁,刚从公益光伏护林员岗位退休。平日里,村委会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他为“张尕爸”。今天,他是民康村抗疫一线年龄最大,工作任务也最繁重的一名志愿者。

文章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网址: http://www.zgmkyx.cn/zonghexinwen/2022/0914/778.html



上一篇:宁夏开展特困供养人员重症精神障碍患者集中救
下一篇:「同心战疫 共克时艰」抗疫一线的“张尕爸”

中国民康医学投稿 | 中国民康医学编辑部| 中国民康医学版面费 | 中国民康医学论文发表 | 中国民康医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